发布时间:
2021
-
08
-
12
央行周三公布7月金融数据显示,当月信贷、社融和广义货币(M2)全面回落。市场人士指出,7月融资需求降温明显,信用收缩虽未结束但正在接近尾声。 数据显示,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06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6,362亿元。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08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。广义货币(M2)余额230.2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 此前财联社近期“C50风向指数”调查数据显示,市场机构预测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中值为1.1万亿元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预测中值为1.8万亿元,广义货币(M2)增速的预测中值为8.8%。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,地产调控、债务监管等影响加速显性化,叠加需求走弱带来的融资收缩,或进一步强化信用“收缩”。社融、采购经理指数(PMI)等指标显示,经济下行趋势明确,财政后置较难改变信用收缩和经济趋势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,央行降准对信贷和社融的提振效应将在8月有所体现,预计8月金融数据有望全面回升,年初以来“紧信用”过程正在接近尾声,7月金融数据处于本轮“紧信用”过程的底部区域。 社融超预期回落,但或正处于筑底过程 数据显示,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2.49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7%。从结构看,7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.3%,同比高1个百分点。 东吴证券(8.310, -0.05, -0.60%)宏观团队指出,除了政府融资未发力外,表外融资的萎缩反映了监管趋严和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。表外融资方面,信托和未贴现汇票的大幅多减,再次体现了房地产和地方隐性债务监管的压力,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。 民生银行(4.040, 0.00, 0.00%)首席研究员温斌指出,本月社融存量增长10.7%,比上月回落0.3个百分点,为去年疫情以来的新低。新增社融低于预期,非标压降和政府债券发行偏慢是主要原因。...